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防治果树上介壳虫,在这个时期喷药,一遍就能杀干净

    信息发布者:孟新龙
    2021-05-04 08:55:43    来源:农民种植助手   转载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大量水果都进入成熟期,但是也是果树上最难治的害虫-介壳的危害最严重的时期,防治不及时,常常造成大量果实在成熟前被害,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造成严重减产。如何才能有效防治果树上的介壳虫呢?

    图片


    危害症状


    介壳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附着在叶片、树枝、果实等部位,吸食植物的汁液,果实被害后,造成果实生长缓慢,果实表面出现黄褐色的斑点,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最后果实脱落,导致严重减产,叶片被害后,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叶色发黄,最后造成脱落,枝干被害后,果树生长放缓,果树长势衰弱,严重时,造成枝干死亡。

    图片


    形态特征


    介壳虫属于同翅目,盾蚧科昆虫,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约有600多种,

    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害虫,危害果树最严重的有白蜡蚧、朝鲜毛球蚧、圆盾蚧、水木坚蚧、考氏白盾蚧、桑白盾蚧。这些害虫成虫体表都覆盖有一层厚厚的蜡质介壳,因此统称为蚧壳虫。成虫和若虫常群集于果实、枝条和叶背用口针刺吸植物汁液,雌虫无翅,足和触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

    图片


    发生规律


    介壳虫不同地区发生代数差异很大。河南、山东、安徽等中部省份,每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主干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当温室适宜时,雌成虫开始产卵,卵产于介壳下,产卵后成虫干缩死亡。5上旬若虫开始孵化为若虫,若虫爬出后,便四处爬行寻找寄主,一般3~7天后固定下来,并将口器刺入树皮下吸食汁液,不再移动。

    此时虫体表面还没有形成蜡质层,是防治介壳虫的第一个最佳时期。介壳虫具有蜡腺,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时,蜡腺还能分泌大量蜡质,覆盖在虫体表面形成介壳。第二代若虫期在8~9月份,若虫大约40天后变为成虫,是第二个最佳防治期,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继续繁殖,当温度较低时,成虫进行交配,受精后的雌虫在枝条上越冬。

    图片


    防治方法


    8~9月份,介壳虫正处于若虫期,虫体表面还没有形成蜡质层,是防治介壳虫的最佳时期,可用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由于螺虫·呋虫胺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药剂被叶片吸收后,能在果树体内进行双向传导,对附着在叶片、果实和树皮上的介壳虫成虫和若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43天左右。可大大降低越冬介壳虫的基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