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最全盘点】2021年两会代表为残疾人提的40个议案:免费发轮椅、居家就业补贴

    信息发布者:孟新龙
    2021-03-24 20:47:15    来源:残之家残疾人信息平台   转载

    【最全盘点】2021年两会代表为残疾人提的40个议案:免费发轮椅、居家就业补贴

    残之家残疾人信息平台 昨天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40项议案涉及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康复服务、托养和无障碍建设等五大方面。

    可见残疾人的事情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

    两会过后,残疾人事业定会迎来全面的发展!

    来源:中国残疾人、人民日报

    图片


    1、俞敏洪:完善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和康复教育衔接机制


    图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和康复教育衔接机制的提案》中,呼吁加强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和科普宣传。

    一是将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要项目中,将复筛确诊的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减轻家庭负担。

    二是财政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预算,卫健委加强对孤独症诊疗人员的培训,提升筛查与诊断能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管理孤独症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科普宣传。呼吁加强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和科普宣传。



    2、黄 绮:为自闭症患儿开设专门学校,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绮建议国家为自闭症患儿提供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培训机会,开设专门学校,并纳入9年义务教育体系。

    “我们有聋哑学校、盲童学校,也应该有自闭症学校。”建议国家应为自闭症患儿提供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培训机会,开设专门学校,并纳入9年义务教育体系。



    3、邰丽华:推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系统落实普通教育学校中的特殊需要学生“一人一案”



    邰丽华建议,进一步提供具体措施,引导普通学校在常规教育工作中全面整合融合教育内容。结合教育部2020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教研和实践层面深入研讨随班就读"一人一案"的目标及工作流程,整合不同的资源及校内、外多元支持,提高残障儿童少年学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切实提升残障儿童教育质量。

    其次,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普通学校根据需要临聘特教助理人员,围绕儿童需要形成“班主任全面负责儿童发展,特教助理入班提供个案课业辅助支持,资源教师总体统筹协调”的校内教育资源整合体系。



    4、杨伟军:提升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技能,创造良好的融合就业环境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但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履行这样的法律义务。许多企业认为心智障碍者培训难度大,用人成本高,故不愿意接纳他们就业。”


    杨伟军建议,建立专门的心智障碍康复训练机构,提升心智障碍者职业技能。建立政策奖励扶持制度和良性商业生态鼓励制度,对安排心智障碍者及家庭成员就业的企业,按实际安排的就业人数进行补贴,并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同时,鼓励心智障碍者家庭成员参与心智障碍者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创造良好的融合就业环境,帮助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5、郭晶晶:失能群体的兜底看护要“建档立卡”


    图片

    “对于心智障碍、丧失生活能力群体,如何解决监护缺失的问题,亟需社会各界予以重视,通过建立机制体制予以系统性解决。”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副主任郭晶晶提交了《关于建立健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人员保障机制的建议》的建议。


    她建议,加强对失能群体的日常跟踪关怀。基层社区组织应加大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群体的日常关怀,应与当地残联紧密配合,通过建档立卡,日常监测,关心关怀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对存在困难予以尽可能的关心帮助。对在特殊时期,如疫情隔离期间,以及其家属暂时无法正常履行看护的时候,能够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帮助该失能人员渡过难关。


    此外,在前期调研中,她了解到,目前康复训练机构以外包、民营机构、社会团体为主,公立医院优质康复医疗资源紧张处于长期紧张的状态。为此,她建议政府在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公立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层次康复、教育体系,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群体提供基本兜底保障。



    6、张宝艳:建立残疾儿童公益托管机构,关爱孤独症等残疾儿童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公益托管机构的建议。


    张宝艳发现,我国目前有自闭症、脑瘫、智障、失能、肢体残疾等残疾儿童过百万,照顾这些残疾儿童对每个家庭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特别是单亲家庭。


    张宝艳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公益托管机构,由政府出资采购康复器具,聘请专业康复治疗师,与养老机构、疗养机构等合作依托所在地社区,对符合条件的残障儿童提供长期托管服务,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帮助其康复训练。由政府托管残疾儿童,残疾儿童家长可以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工作。此外,可以引导公益组织参与其中,志愿者也可定期到托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



    7、严慧英: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心智障碍者职业教育




    严慧英委员表示,中等职业教育是心智障碍学生培育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获得就业机会的主要阵地,是心智障碍者自食其力、享受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条件


    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共有智力残疾高中生 2972人。然而,职业教育适龄段(15-19岁)的智力障碍者占智力障碍总人数 554万的 9.6%,约 53万人。

    严慧英委员建议采用多元化办学形式,普及心智障碍者中等职业教育。鼓励各地采用多元办学模式,扩大心智障碍者中职教育规模。可采用的办学形式包括:建立专门的培智职业高中,发挥专门办学的优势;鼓励培智学校和综合性特教学校建立职业教育部;鼓励普通中职院校以融合教育和资源班等形式开展面向心智障碍者的中职教育。

    二是鼓励培智学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养养成体系,搭建多方联动的专业支持系统,推动中职教育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8、杨佳: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教授杨佳是一位已经连续履职14年的资深委员。今年,她又带来了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提案建议。


    杨佳委员介绍:“中国的盲人有1200万,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智能手机,小区的智能快递柜,盲人就不能使用,它没有语音提示,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在无障碍方面做得更好,改善困难群体的生存环境,能够生活得更加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9、孙建博:保障就业,让残疾人脱贫不返贫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孙建博今年提出了《关于全国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的议案》和《关于规范落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建议》。


    残疾人实现梦想的平台如何搭建?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落实?如何保障残疾人脱贫不返贫?在孙建博看来,这场持久战需要党和政府来给予关心和帮助,而法律是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残疾人学法、用法的能力非常薄弱的,法律服务到每个残疾人身上也是有限的。全国人大如果搞一个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大检查,将推动残疾人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落地落实,还有确保残疾人不返贫,这是一个最大的推动。



    10、杜明燕:加强残疾人保障,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图片


    如何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扎兰屯市副市长杜明燕一直关心的问题。


    建议官方将残疾人就业创业纳入优惠政策扶持范围,积极落实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技能鉴定补贴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能够享受到政策帮助。此外,她还希望官方能鼓励残疾人自助创业,免费为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开展创业培训,设立残疾人创业基金提供就业援助等。


    在另一份《关于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提案中,杜明燕建议将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创业纳入优惠政策扶持范围。


    她希望官方能推行残疾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特殊职业教育培训正规化、专业化、学历化;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探索校企合作、定岗定向培训等方式,为残障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1、雷冬竹:将助听器和电子耳蜗纳入医保



    “听力残疾是最常见的残疾,占到了我国整个残疾比重的三成。同时,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以每年3-10万的速度在增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今年两会将提交《完善听力残疾防治体系,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的建议,希望推行新生儿耳聋基因普查,有效控制耳聋增量,对存量耳聋患者实行无差别救助,如将助听器及人工耳蜗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耳聋有很多原因,在所有致聋原因之中,遗传因素高达60%。在孕前或早孕期完善耳聋基因筛查,指导优生优育,可以实现耳聋的一级预防。”雷冬竹建议,完善听力残疾“三早”(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防治体系,明确“防增量、减存量”防治目标,由政府主导,各方发力,推行新生儿耳聋基因普及筛查,减少听力残疾发生,加大存量耳聋患者救助,加强语言康复机构建设,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12、张丽莉:完善儿童罕见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等医疗保障机制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张丽莉关注的重点是具有儿童高发、高致残、高致死特点的罕见病问题,呼吁进一步完善儿童罕见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机制


    “调研期间我遇到了一位患有庞贝病的大学生,孩子父母为支付孩子每月昂贵的医疗费用打好几份工,可他们依然乐观积极地生活着。庞贝病与SMA等疾病,都属于罕见病。孩子妈妈说,这种罕见病会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现在每天晚上孩子都需要带着呼吸机睡觉。”


    张丽莉认为,儿童及青少年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关注的重点群体,其罕见病的防治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她建议,罕见病保障应防治结合,在降低罕见病发生的同时,还应加强有药可治的罕见病病种医疗保障



    13、冯远:从全体使用者着眼设计无障碍环境和信息无障碍建设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残疾人出行仍然面临诸多不便。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建议要从全体使用者着眼设计无障碍环境,“少设施,多坡地;少文字,多图形”。如对于盲人,除了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还要对重要的标牌、按钮等增加盲文;针对老年人,可在公共空间座椅设计支撑起身所需的助力辅助装置,这些细小的设计都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人性化的体现。


    信息无障碍建设同样重要。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信息化使用需要和场景,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结合人工智能,VR、5G等技术,全面实施政府网站及公共服务应用程序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同时鼓励通讯、金融、医疗等公共服务电商平台实施无障碍改造。



    14、郭小芹:关注农村残疾人


    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给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带来特别大的挑战,为了防止弱势群体和脱贫群体出现返贫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郭小芹建议将残疾人事业发展全面融于乡村振兴建设,统筹整合各类社会助残公共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完善落实好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有效保障农村残疾人全面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让残疾人不但做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做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



    15、周岚:文明城市测评要加重“无障碍环境”指标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带来了一份提案,建议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大推进力度,并将其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衡量指标,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城市中的实际可达方便程度为重要衡量。


    周岚建议,要加大新建项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强制实施力度,同时加大对老旧小区、老旧建筑、老旧道路等无障碍环境改造的投入支持力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率先垂范。



    16、吕世明:依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两会期间指出,首先,建议强化示范引领。无障碍环境建设重在依法推进,依法管理,依法实施,要按照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在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等工作中,建议将“人行道盲道设施”“无障碍过街设施”“无障碍公交站台”等建设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和整改内容。鼓励各地将无障碍出行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内容,树立典型示范。


    其次,建议完善标准体系。完善城市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重点标准制定。同时,要加强设施监管和日常维护。从立法角度强化对现有城市无障碍设施运行维护的有效监管,开展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加大执法力度。


    最后,建议提高城市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在无障碍出行信息服务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引导地图企业开发无障碍出行地图,并加强推广应用。信息无障碍的需求群体也要发挥潜能优势,积极参与建言谋策,有效体验优化更新更好的信息无障碍产品。



    17、龙墨:加快建立康复治疗师执业准入和职称晋升制度


    促进康复发展,满足人们的康复需求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龙墨建议:一、建立康复治疗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建立完善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并实施执业注册,规范康复治疗人员职业行为,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完善康复治疗人员职业晋升制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参照国际上通行做法,完善康复治疗人员的职业分类,将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单独的职业,并与医疗、护理、药学人员相平行。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康复治疗人员职业晋升制度,发挥好他们在维护和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18、朱晓进:建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


    图片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日渐浓厚,残疾人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相继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积极营造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残疾人劳动就业也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为此,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朱晓进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对达到法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评估、求职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和安置残疾人的企业提供有效到位的就业服务。



    19、杨维刚:完善特殊教育立法体系

    图片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杨维刚向大会提交了两份关于教育的提案,其中一份就是《关于完善特殊教育立法体系的提案》。


    “适龄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现状日益严峻,令人堪忧。特殊教育在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根源是依法保障不足。


    杨维刚建议,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以地方配套立法为补充,健全特殊教育法律体系,适时制定具有统领作用的《特殊教育法》。他表示,《特殊教育法》应该具有统领作用,就特殊人群的界定、教育方式、课程设置、物质保障等内容制定明确法律刚性约束和规范,借助法律保障全纳教育的理念得到真正落地和有效实施。



    20、张苏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无障碍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苏军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受益对象是每一个人,要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无障碍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法。


    “建议制定一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同时,在立法上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公益诉讼的法定范围。”张苏军代表说,检察公益诉讼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无障碍环境建设主体单位不履行职责,经过检察公益诉讼,都得到了有效纠正。


    21、王嘉鹏:建立市级出行无障碍综合服务平台




    “12岁时,一场空难事故让我双下肢截瘫,曾经在轮椅上坐了5年,我能感受到无障碍设施对残障人士是多么的重要。”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办人、董事会主席王嘉鹏提交了一件关于“建立市级出行无障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议。

    他在建议中提出,要以无障碍为抓手,推进残疾人友好环境建设,建设无障碍地图,推进聋人沟通无障碍服务平台和公交导盲系统建设。

    王嘉鹏认为,城市无障碍环境不仅是残疾人、老年人、伤病员、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出行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现代化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进一步重视无障碍环境、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内在要求。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无障碍设施设备登记管理、特殊群体出行解决方案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为此,他建议以市级为单位建立出行无障碍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全面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22、余雪琴:关注困难群体家庭的帮扶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莞巴士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余雪琴在深入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的“星星班”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要后,聚焦自闭症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患儿两类特殊困难群体家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关于自闭症群体,她建议:

    1.适当提高对自闭症家庭的救助标准。

    2.加强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机构的支持和管理。



    23、卢林:加大康复医学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图片

    作为一名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致公党济南市委常委、山东省残肢人协会副主席卢林表示“健康是最大的人权”,自己的建议主要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他建议,改变医保政策对康复的限制,向康复治疗倾斜,加大康复医学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领域的“三驾马车”。目前我国实行三级康复医疗分级诊疗:急救期在综合医院,稳定期在康复医院等二级综合医院、恢复期在社区。在我国,康复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与普外科、妇科、儿科等处于同等地位,自然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

    为此,卢林建议尽快把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加强三级综合医学康复学科建设,更加积极的培养康复理念。

    卢林提出,希望改变医保政策对康复的限制,向康复治疗倾斜,加大康复医学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把更多的康复收费项目纳入医保,提高康复项目收费,延长部分病种的收费时限。改变康复治疗是“疾病后的恢复训练”、“残疾是残联需要负责的民生问题”等错误理念。



    24、边巴:让残疾人获得更好的康复和关爱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主管医师边巴见证了“十三五”期间西藏残疾人事业在教育、康复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她表示,这得益于国家、自治区以及残联的关怀与支持。今年两会上,她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康复事业,并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能为西藏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25、方燕:建立被收养儿童的关爱回访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协副会长方燕建议将收养后的病残儿童纳入困境儿童保护关爱体系,加大政府对困境儿童和收养家庭的支持扶助力度,并鼓励民间基金、慈善机构等对收养病残儿童的家庭给与相应的奖励。

    方燕还建议增加全社会对收养病残儿童关注度,大力呼吁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家庭为病残儿童提供一个家。

    方燕在建议中还指出,为帮助被收养人,尤其是病残儿童解决落户、入学等实际问题,需要持续与收养家庭取得联系。



    26、石慧芬: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石慧芬建议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办好特殊教育。

    石慧芬说,对于健听人来说,通用语言就是普通话,而对于听障群体来说,手语就是他们的“普通话”。目前,教育部授权四川、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吉林、安徽等省开展听障人员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试点工作,用“手语”代替“口语”进行面试,她建议在全国推广,为更多特殊人群就业搭建平台。

    因此,她建议在具有手语翻译在场的新闻发布会等场合下,加设一台机位录制手语翻译,通过画中画等方式将手语翻译与新闻发布会共同直播、转播,以方便更多的听力障碍人士获取到更多新闻信息。同时,要提高手语翻译窗口的占比,让听障朋友们能够较为顺畅地看清手语。



    27、陈国民: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副主任委员陈国民就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多项意见建议。

    国家发改委根据他的建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五十章第四节中增加“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表述,其他相关具体建议将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进行研究部署。

    本届人大以来,陈国民已提交促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支持残保金更多用于残疾人就业等12件代表建议。

    在本次大会上,陈国民提交了在普通学校中对残障儿童实行“一人一案”、规范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完善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发展面向心智障碍人员的中等职业教育、修订《精神卫生法》五件代表建议。



    28、闫傲霜: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让城市生活更温暖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闫傲霜今年领衔向大会提交“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希望为残疾人融入社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无障碍设施,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温度”的体现。在无障碍设施背后,更是一个庞大的使用群体。数据显示,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还有2.54亿60岁以上老年人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无障碍设施。

    闫傲霜认为,法律责任的欠缺是导致无障碍环境建设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尽管现行法规设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义务众多,但尚缺乏完备的强制性监督措施,不利于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不仅是残障伤病人士的迫切需求,也是整合现行法律相关规定依法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总体上看,我国法律中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定呈零散、碎片化状态,甚至部分专业领域的法律中还未涉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定内容。”

    因此,闫傲霜建议,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法律形式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保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满足社会成员对无障碍环境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29、高莉:无障碍环境建设亟需法律制度保障


    图片

    “以法律制度来保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满足社会成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高莉提出,将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

    高莉建议,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尽早将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列入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中,促使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早日出台,为促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0、李和平:对特殊教育加强人财物的投入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仍然存在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覆盖面较低、特殊教育学校总数不足、职业教育发展仍需加快、覆盖对象需要扩大等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表示。

    李和平建议,提前谋划、加快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行动,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31、费薇:建立社区型成年孤独症康养中心



    针对大龄孤独症患者“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无工可做”的迫切需求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际部一级巡视员、中国狮子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费薇提出,建立成年孤独症康养中心,倡导对特殊群体进行终身关怀。

    费薇强调,建设社区型康养中心,要加大力度扶持残疾人特别是孤独症患者托养服务社会力量。各地应采取资金、场地、税收、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培育提供托养服务的社会力量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对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从长期看,还应该不断加大对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费薇建议,依托中央资金补贴项目支持建立健全托养服务专业培训制度,设立见习培训基地、编制培训教材,持续大规模、系统化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逐步扩大专业人员队伍规模。



    32、孙维:修改体育法,完善残疾人运动员保障体系



    2021年,十四运和残特奥会将在陕西举行。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孙维提交议案,建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1995年颁布,至今已有26年。基于新时代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效推进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法律内容,重新定位法律主旨、补充修订法律有关条款,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新时代下《体育法》的立法目的应为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融合,保障公民的体育权益等。总则增加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争议解决、体育融合等内容并建议单独设立章节。

    孙维介绍,完善体育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建立体育领域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体育社会组织监管,完善残疾人运动员的保障体系。



    33、丁洁:将医保内罕见病药品纳入门诊报销


    图片

    作为中国罕见病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每年都会就罕见病保障提交提案。今年两会,她更是一口气带来了3件关于罕见病的提案,分别从慈善救助、商业保险、谈判药品政策落地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在今年的提案中,丁洁希望能解决患者用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她提到,目前,近半数地市没有全部将特药和罕见病谈判药品列入门诊特殊用药,患者仅能住院才能获得药品。在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中,职工医保没有纳入门诊特殊药品政策的地区约150个;居民医保约154个。她建议,将特药和罕见病谈判药品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用药。确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可以获得药品;且报销比例等同于门诊其他特殊病种的药品保障水平。



    34、王伟:对残疾人居家就业应给予各类补贴


    图片

    经过去年的疫情考验,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发现,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指残疾人)+规范化的居家就业模式将是一次全新的、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王伟建议,将非遗项目与残疾人居家就业结合起来,可以充分体现实效性、公益性、推动性。“非遗项目的劳动强度普遍不高,绝大部分的制作材料都是从业者可以拿放的,大部分的制作工艺也是从业者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后可以掌握的。”王伟代表说,“残疾人通过劳动,可以自食其力地获得报酬、保障自己及家庭的基本生活。”

    王伟建议,对残疾人居家就业应给予各类补贴,“主要包括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餐费补贴以及耗材补贴,其中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可参照各地残疾人的补贴标准,耗材补贴是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



    35、梁益建:加大对边远山区残疾儿童的救治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今年两会他提出建议希望加大对边远山区残疾儿童的救治力度,提供更多免费康复计划。



    36、李莉:建议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自然会增长。”全国人大代表、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职工李莉表示,目前全社会无障碍建设尚不完善。

    李莉建议,从立法层面予以解决,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提升无障碍环境治理水平,让无障碍环境政策全面落地,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37、安来顺:提升博物馆美术馆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服务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语境下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已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包括了精神上的健康福祉,特别是像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的精神幸福指数是不可或缺的。”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安来顺今年两会提案把关注点放在了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上。

    安来顺建议,鼓励和指导各地博物馆开发专门服务于老年观众、残疾观众的文化教育活动和社区文化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开辟适当规模的老年观众、残疾观众文化活动专门区域。鼓励各地博物馆与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艺术机构、社区团体、慈善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整合可利用社会资源,联合联动,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对老年人、残疾人观众的文化服务水平。



    38、王欣会:将儿童孤独症纳入早筛复诊纳入医保


    图片

    据我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孤独症已占我国精神类残疾首位。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可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能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强度,减少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校长王欣会建议,卫健委推动具体的政策或方案,将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要项中,将复筛确诊的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复筛力度,加强初筛后发现、转介、复筛的机制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加强对孤独症诊疗人员的筛查与诊断能力,扩大《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实施范围。规范管理孤独症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科普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知孤独症,了解后续康复及支持儿童康复教育的方式方法。



    39、史伟云:中国研制的人工角膜将为终末角膜盲患者带去光明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表示,中国研制的人工角膜或于2021年6月用于临床,将为中国终末角膜盲患者带去光明。装上人工角膜后,恢复好可以到1.0的视力。目前有30多个临床病人,视力都恢复到0.5以上,效果很好

    此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角膜盲患者约6000万人,而中国就约占500万人之多。由于成熟的眼角膜是无法再进行细胞分裂的,因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而随着国产人工角膜即将用于临床,此前因角膜病而失明的患者将重见光明。


    40、人大代表孙建博: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轮椅等辅具



    对于残障人士、老年人、伤病人等群体,辅具有着补偿或改善功能,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最基本和最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辅助器具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目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孙建博提出了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残疾人购买辅助器具并不易。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与需求比较,网点实在太少,大部分县级市都不设销售专营店。同时,随着残疾人社交活动的开展,对辅助器具功能要求提升,但如今先进的器材价格高昂,一般残疾家庭难以承受。调查中发现,以残疾人辅助器具中使用最多的轮椅为例,一部功能先进的机动轮椅10000元左右。轮椅的使用寿命5-8年,分摊到每月的费用约为100元,还有维修、消耗等费用每月再加100元。一个轮椅使用者仅轮椅一项开销每月平均需200多元。而多数残疾人收入较低,看着功能先进便捷的助残辅助器具只能望而却步。


    其次,配套服务相当薄弱。绝大多数残疾人通过政府对基础性辅助器具适配拿到器具,政府为器具提供维护维修和配件供应。但残疾人辅助器具属易损易耗品,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及时维护维修和给予配件更换。由于目前多数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尚未提供这项服务,辅助器具一旦坏了,残疾人只能靠自己维护维修,自己不能维护维修的,只得弃之不用。有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残疾人反映没有售后回访、固定维修点、一些大件辅助器具不能至家中修理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辅助器具也存在质量不过关问题。部分残疾人消费者表示在使用辅助器具过程中发生过性能故障对产品质量不满意。同时,有的被调查者提及服务收费问题,反映服务收费高、服务收费不合理等问题。


    建议提供免费辅具适配服务。为此,孙建博建议:为残疾人、老年人配置辅具方面,全国以公立、私立及企业运营结合的方式开展,在街镇乡推动建成社区康复辅具服务机构,残疾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其费用由辅具服务机构向政府出具患者需要配置辅具的全套材料后,政府以类似购买服务的形式支付,从而在服务流程、资金流向、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保障。


    同时,如果国家全包有困难,他建议可以实行国家和个人费用分担制度,产品由个人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国家承担七八成费用,剩余部分由个人或其家庭承担,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辅助器具,并将费用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