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扶贫经验】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信息发布者:孟新龙
    2018-04-11 19:28:02    来源:中国扶贫动态   转载

    中国扶贫动态:★刊发扶贫政策信息 ★报道扶贫工作动态★反映扶贫工作问题

    点击右上方的红色按钮关注【中国扶贫动态】,获取更多重要政策信息

    【扶贫经验】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近日,《中国扶贫》杂志刊发莒县县委常委王法强同志署名文章《山东莒县:扶志助脱贫,扶智促攻坚》,报道我县“志智双扶”激发活力助力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扶贫经验】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全文如下

    编者按:2018年,是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贫困群众的物质贫困难题逐一破解,但“精神贫困”这块短板,却成为部分群众“小康生活”的阻碍。

    “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在一些贫困户中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正成为脱贫攻坚中最硬的骨头。究其原因主要是贫困群众自身条件较差,缺少拼搏奋斗的精神,导致思想的落后,失去脱贫主动性,没有胆量参与产业扶贫,生怕失败,“宁可穷着”。

    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须从扶“心”开始。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如何改变部分贫困群众“人穷志短”的精神现状,各地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期特刊发山东莒县的做法,以资借鉴。

    山东莒县:扶志助脱贫,扶智促攻坚

    □ 王法强

    山东莒县共有两个省级重点扶持乡镇,127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074户、贫困人口54293人。近年来,莒县县委、县政府聚力打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深入开展“四百共建、双万结亲”活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县实现脱贫28819户、45829人。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随着脱贫攻坚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前期,通过给资金、扶产业、送政策等帮扶措施,有的贫困户已经具备了脱贫能力和条件,但仍然存在靠政府、要资金、等政策的心理,不愿退出贫困户行列。有的贫困户缺乏自我脱贫信心,对脱贫致富没想法、缺激情,担心失去帮扶,不敢退出贫困户行列。

    习 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过去注重物质帮扶,忽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自身能力的扶贫工作方式,已不适应形势。下一步工作中,应在“扶志”“扶智”上下深功夫,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扶志”:解决“要脱贫”的问题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人生失去斗志,是很多贫困户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有的贫困群众无底气而志不足;有的则因天灾人祸陷入贫困,逐渐失去生活信心,得过且过,逐步由无奈接受变为安于现状;而有的却是性懒惰而志不存,身健体壮却懒惰,整天东游西逛,依赖思想严重,甚至安排了工作也不愿干。因此,必须帮助贫困群众找回精气神,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宁愿“穷着”、不愿“累着”的懒惰现象,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帮助贫困户把脱贫的信心树起来、劲头鼓起来。

    【扶贫经验】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莒县峤山镇古乍石村免费对村民进行电商培训

    一是掀起解放思想热潮,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观念一变天地宽。扶贫既要送去真金白银、政策产业,更要送去新思想新观念,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莒县库山乡连五河村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但过去思想很不解放,村里贫困群众甚至村班子成员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既没有致富想法,也没有脱贫办法。第一书记驻村后,针对村情实际,首先从解放思想入手,不断用新观念、新思想冲击贫困群众的旧观念、旧思想,通过发展扶贫大棚、建设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村里的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逐步树立了全村贫困群众的精气神,现在全村一派大干快上、积极脱贫致富的热烈氛围。

    二是选出有想法的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卖力气。注重发挥村里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建设,传授贫困户专业技能,纠正贫困群众“安于贫困”“穷自在”等懒惰思想,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莒县张家阿疃村王华山积极主动与村第一书记对接扶贫项目,利用自身蛋鸡养殖经验,成立了莒县华山养鸡专业合作社。在王华山的带动下,发展养殖户38家,建起华山农场这个占地70亩、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以蛋鸡养殖、无抗鲜蛋生产销售为产业链的现代化企业。王华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养大这只“扶贫鸡”,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村民们还积极参与金融扶贫项目,张连锋等4户贫困户申请“富民农户贷”贷款18万元,从事蛋鸡养殖,现已实现人均增收1500余元。

    三是配强积极进取的好班子,引导贫困群众树勇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贫困状态到非贫困状态是一个生活与生存状态的转变,需要村班子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我改变的勇气,改变固有思想,改变懒散习惯,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主动寻找致富出路。日照市水务集团派驻的莒县峤山镇徐家村,过去是个软弱涣散村,支部书记是临时代理的,班子涣散,人心不齐。第一书记驻村后,注重抓党建促脱贫,持续加强村班子建设。一年多来,徐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成立“地瓜深加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发展省农业高产创业平台,贫困人口年增加收益10875元。

    【扶贫经验】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莒县第一书记心连心超市

    “扶智”:解决“能脱贫”的问题

    弱鸟先飞,有了飞的意识,还要有先飞的能力。有的贫困户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想脱贫却不会脱贫。如何针对“素质贫困”,提高贫困群众的脱贫本领,成为拔掉“穷根”的关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智”就是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由“不会干”到“学着干”,真正具备“我能脱贫”的能力。

    一是营造激情创业氛围,激发贫困群众“我能脱贫”的意识。莒县龙山镇北上涧村第一书记驻村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营造全村激情创业氛围,实施“三个规范”抓好基层党建,组织贫困户参加培训学习,努力打造人心思进、人心思齐、人心思干的激情创业氛围,激发贫困群众“我能脱贫”的意识。现在的北上涧村是远近闻名的蜜桃村,全村29口贫困群众仅依靠蜜桃种植就实现了人均年增收1200元。

    二是开展致富培训,提供贫困群众“我能脱贫”的方法。坚持“授之以渔”,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通过技能培训、产业扶持、金融帮扶等措施,引导贫困户创业就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莒县贸易办派驻峤山镇古乍石村第一书记,就用实际行动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我能脱贫”的方法途径。积极争取电商扶贫试点,建设全县首家电商孵化中心村级教学点,开展电商培训7期,培训150余人次。目前,全村共开设淘宝网店42家,销售农产品9万余斤,销售额70余万元。

    三是树立脱贫典型,强化贫困群众“我能脱贫”的决心。坚持选一个典型、树一面旗帜、挖掘一条经验、开辟一条道路,大力宣传脱贫典型,通过已脱贫贫困户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开导群众、激励群众,真正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腿跑起来、手动起来。莒县碁山镇长宁村贫困户徐月秀,通过在扶贫车间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了缝纫机技术操作,现在年收入5000余元,实现了稳定脱贫。莒县长岭镇的刘林明,家境贫困,无力承担学费。在全县开展的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帮助下,刘林明得以继续自己的学业。2013年,刘林明考入山东管理学院,2016年又通过专升本考入泰山学院,实现人生一大跨越。

    【扶贫经验】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莒县长岭镇就业扶贫车间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扶志”与“扶智”。有了志向,具备了能力,才是最长效的脱贫方式。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志和智就是内力、内因。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时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来源 | 中国扶贫 编辑 | 张文娟

    主编:《中国扶贫动态》编辑部

    投稿邮箱:757666366@qq.com

    欢迎来稿来信,欢迎留言,反映扶贫工作问题,您的关注就是对扶贫工作最大的支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